個人對於善的定義是不引起煩惱的行為,惡剛好反之。佛陀在四正勤中以說明善惡對修行的重要性,心中有惡(煩惱)的念頭,怎能達到清淨行呢?aacdsee 寫:小弟在爬討論區文章時,看到有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爭論,
把我看糊塗了![]()
請問原始佛法到底有沒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呢?
如果有,請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如何運作的呢?
同學問我沒有一個賞善罰惡的主宰,怎麼會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
本來我想說,種善因自然得善果
但是過去做的善行,為什麼會成為現在或未來福報的原因呢?
過去做的惡行,為什麼會成為現在或未來苦報的原因呢?
兩者到底有什麼連結呢?
小弟百思不得其解,望諸位法友能幫助解答小弟心中的疑惑
當你作了一件自認為是善行的事,是否會覺的心中充滿著歡喜,甚至到了以後回想起來還是覺的滿心的歡喜,那不就是善果了嗎?相反的,犯了惡行,以後想到都會內疚不安,那不就是惡果了,請問還有誰在主宰你的善惡報,不就是自已的"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