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問自答

討論內容無限制,但嚴禁任何辱罵言詞及商業性廣告!
一陣風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23-09-22, 20:18

Re: 自問自答

文章 一陣風 » 2023-10-19, 13:13

在論壇上有人問,法身不生不滅嗎?

在阿含經裡面有沒有法身不生不滅的概念,由於經文非常的隱晦難懂,至於是不是法身不生不滅的概念,那就由各位自己去判斷。

雜阿含335經[正聞本456經/佛光本313經](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這是佛陀所說的第一義空經,何謂第一義,意思就是第一義諦,也就是真理中的真理,一切真理的根本,而佛陀用(空)這個字來形容第一義諦,可見得這個空,並非是其表面文字上的空,而是有著深奧的內涵,所以千萬不可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然而第一義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佛陀接著說眼識生起的時候,沒有來處(因),眼識消滅的時候,也沒有去處(果),意思就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換句話說就是無因無果,然而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因果之上,一切法的生起必然是有因有果,而佛陀卻在這裡表達,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無因無果的概念,這與上面所說的第一義空,是不是有什麼關聯性?

按照經文的文字鋪陳,應該要有某種的關聯性,要不然佛陀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接著佛陀說,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意思就是說眼識是屬於生滅無常之法,這個就非常好理解。

佛陀又接著說,有業報而無作者,很多人都把經文中的作者解釋為造物主,但這個解釋實在是非常的牽強,所有的業報,其所牽扯的盡在因果之中,所謂個人造業個人受,個人的因果業報與造物主何干呢,所以經文中的無作者應該解釋為找不到作業的人,也就是說有受業報的人,卻找不到作業的人,這同樣違反了因果的原則,如果把經文改成(無業報而有作者),一樣也是違反了因果的原則。

因此經文中的(有業報而無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即是無因無果或是非因非果,再一次出現了無因無果,這裡的無因無果與上面所提到的第一義空,是不是有什麼關聯性?

接下來經文中提到(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這個就非常好理解,意思就是一切諸蘊識皆是屬於生滅無常的。

接著經文中出現了(除俗數法)這四個字,意思就是離俗數法或是非俗數法,按照下面經文中的描述,俗數法就是指一切因果所造成的生滅無常諸法,而前面加個(除)字,意思就是除了生滅無常之法。

在這裡出現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描述,就是(除了生滅無常之法),換句話說,佛陀在這裡加進了一個非屬於生滅無常之法的概念,這與上面所提到的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意思是一樣的,然而這與上面所提到的第一義空,又有什麼關聯性呢?

綜合以上所述,佛陀在這裡暗示了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無因無果、非因非果等等的概念,到底與第一義空有什麼關聯性,然而佛陀所說的中道,是遠離一切有無兩邊,與這裏所提到的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等等概念,似乎是非常的契合,因此佛陀所說的中道,是否與第一義空有著關聯性?

佛陀在經文中,並沒有很明確的說明什麼是第一義空,而是用隱晦的暗示方法來表達,至於什麼是第一義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思考看看。

有很多學佛的人,堅持一切法無常的原則,認為只要違反這個原則的說法,就認為是錯誤的,因此接受不了第一義空不生不滅的概念,但佛經畢竟是佛經,如果只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而排斥自己不喜歡的內容,甚至認為佛經的內容是有問題的,這種態度也是不對的,如果接受不了,那就暫且擱置,或許過了一段時間,自然就會把問題想明白。

在下之前有提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佛陀說一切法無常,外道也說一切法無常,那麼佛陀所說的無常,與外道所說的無常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沒有區別,那麼佛陀所說之法,又有什麼奇特之處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在第一義空經裡面可以找得到。

由於經文非常的隱晦難懂,在下把比較關鍵的經文,加上一些括號作為輔助解釋,希望能讓大家看經文的時候,能夠通順一點,請大家參考看看。

諸比丘!眼(識)生時,(如實知第一義空)無有來處;(眼識)滅時,(如實知第一義空)無有去處,如是(如實知)眼(識)不實而生,生已盡滅(,皆是屬於生滅無常之法),(如實知第一義空)有業報而無作者(的真實義),(如實知)此陰滅已,異陰相續(,皆是屬於生滅無常之法),(如實知第一義空)除俗數法(非是屬於生滅無常之法);(其餘)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此即是第一義空)除俗數法。

一陣風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23-09-22, 20:18

Re: 自問自答

文章 一陣風 » 2023-10-21, 17:12

雜阿含347經[正聞本489經/佛光本346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時,眾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經行。
  
爾時,須深詣眾多比丘,而作是言:「諸尊!我今可得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時,眾多比丘將彼須深,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須深欲求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外道須深受到外道團體的請託,想要到佛陀那邊去盜法,希望須深把學到的法再教給他們,這樣那些外道團體也能夠得到和佛陀一樣的供養,那些外道團體其初發心並不是那麼的良善,把佛陀所說之法,當成了是獲得利益的工具,既然如此那麼他們所學之法一定都是相似佛法,並非是佛陀所說的正法。
  
爾時,世尊知外道須深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當度彼外道須深,令得出家。」
 
這個時候,佛陀心裡面知道,須深為什麼要出家的原因,儘管如此,佛陀還是交待門下的弟子,就讓須深出家吧。
 
時,諸比丘願度須深出家,已經半月。

須深在佛陀這裡出家,已經過了半個月了。
  
有一比丘語須深言:「須深!當知:我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有一位比丘告訴須深,我們這裡有些出家人已經滿足了滅一切苦的因緣,已經不再生死輪迴,並且不再受後有之苦,解脫而得大自在。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須深問那位比丘說,你們是不是已經具足了初禪的能力,解脫而得大自在嗎?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那位比丘回答須深說,我們並不具備初禪的能力。
 
復問:「云何離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須深接著問,那麼你們是不是已經具足了第二禪的能力,解脫而得大自在呢?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那位比丘回答說,我們並不具備第二禪的能力。 

復問:「云何尊者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須深接著問,那你們是不是已經具足了第三禪的能力,解脫而得大自在呢?
 
答言:「不也,須深!」
 
那位比丘回答須深說,我們並不具備第三禪的能力。

復問:「云何尊者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具足第四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須深接著問,那麼你們是不是已經具足了第四禪的能力,解脫而得大自在呢?

答言:「不也,須深!」
 
那位比丘回答須深說,我們並不具備第四禪的能力。
 
復問:「若復寂靜解脫:起色;無色,身作證具足住,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須深接著問,那麼你們是不是已經達到了滅盡定的境界,解脫而得大自在呢?
 
答言:「不也,須深!」
 
那位比丘回答須深說,我們並不具備滅盡定的能力。
 
須深復問:「云何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
 
須深接著問,為什麼尊者你前後的說法不一樣呢,你前面說你們已經滿足了滅一切苦的因緣,解脫而得大自在,那麼為什麼那些禪定的能力你們都沒有呢?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脫也。」
 
那位比丘回答說,我是慧解脫的阿羅漢。
 
作是說已,眾多比丘各從座起而去。
 
那位比丘說完之後,就和在座的其他比丘起身而離開了。
 
爾時,須深知眾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諸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得正受,而復記說自知作證。」
 
那個時候,須深在那些比丘離開之後,心裡就在想,為什麼那些尊者說法前後不一樣呢,那裡有還不具備禪定的能力,就可以自己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呢,這真是太奇怪了。
 
須深決定直接去問佛陀這件事,看到佛陀之後就跟佛陀說起這件事的緣由。
 
佛告須深:「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法}[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陀告訴須深,那些阿羅漢是先成就了法住智,然後再成就了涅槃智,而並不需要具備禪定的能力,就可以到達不起諸漏,心善解脫的境界,所以他們是屬於慧解脫的阿羅漢。
 
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法}[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須深回答佛陀說,佛陀您說的我聽不明白,您所說的先知法住後知涅槃,是什麼意思?

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
  
佛陀回答須深說,你先不必管什麼是法住智,什麼是涅槃智,你現在所需要做的事,就是必須先成就法住智和涅槃智,如果你成就了,那麼你就是慧解脫的阿羅漢。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須深回答佛陀說,請佛陀為我說法,讓我獲得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佛陀回答須深說,我現在問你一些問題,請你回答我。

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佛陀問須深說,有生所以就有老死,你覺得這句話對不對呢?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
 
須深回答佛陀說,是的有生就會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佛陀接著問,因無明而有行,你覺得這句話對不對呢?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須深回答說,是的因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有老死滅耶?」
  
佛陀接著問,生滅故老死滅,你覺得這句話對不對呢?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有老死滅。」
 
須深回答說,是的生滅故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有行滅耶?」
 
佛陀接著問,無明滅故行滅,你覺得這句話對不對呢?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有行滅。」
  
須深回答說,是的無明滅故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佛陀接著問,知道了以上我所說的道理,是不是就可以達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的條件呢?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須深回答說,佛陀我已經明白你所說的意思,知道那些道理,與成就滅一切苦的條件,那是兩回事,所以僅僅知道道理,那還是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陀接著告訴須深,這就是我所說的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註:所以知道多少佛法,知道多少道理,乃至於須深先前所提到的禪定能力,這一些全部都不是成就的條件,成就的條件就是必須滿足滅一切苦的因緣。

因此不管是成就法住智,還是成就涅槃智,都是建立在具足的因緣上,跟你知不知道什麼道理沒有什麼關係,乃至於種種禪定的能力。

因此不管是慧解脫阿羅漢,還是具解脫阿羅漢,其成就的條件都是一樣的,兩種阿羅漢也沒有高下優劣的分別。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陀說到這裡的時候,尊者須深已經能夠通達了知佛陀所說之法,當下就成就了法眼淨,也就是已經具足了法住智。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故悔過。」
  
那個時候,須深成就法眼淨之後,已經能夠如實通達佛陀所說之法,這個時候須深才向佛陀懺悔,他來這裡的目的並不單純,而是為了要盜取佛陀的正法。

佛告須深:「云何於正法中盜密出家?」
  
佛陀問須深說,你為什麼要在我這裡出家盜取正法呢?

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等先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恭敬、供養,而今斷絕,悉共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汝今密往沙門瞿曇聲聞眾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還來宣說,我等當以彼聞法,教化世間,令彼恭敬供養如初。』
  
須深回答佛陀說,我是受到了外道團體的拜託,他們請我到這裡來盜取正法,是因為他們想利用佛陀的正法,來取得人們的供養。

是故,世尊!我於正法律中盜密出家,今日悔過,唯願世尊聽我悔過,以哀愍故。」
 
所以懇請佛陀能夠原諒我的過失,並且接受我的懺悔。
 
佛告須深:「受汝悔過,汝當具說:『我昔愚癡、不善、無智,於正法律盜密出家,今日悔過,自見罪、自知罪,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陀接著說,我接受你的懺悔,請你跟著我念:『我昔愚癡、不善、...…..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陀接著又說,只要誠心懺悔,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陀接著向須深說一個譬喻,這個故事是一位國王處罰一位盜賊,那個盜賊總共被刺了300矛,承受了極大的痛苦,世尊接著又說,然而盜法其所受的不好因果業報,比那盜賊還要巨大。

這個因果業報的譬喻,其內涵並不是佛陀在意須深盜法,而是在意他並沒有把佛法學好之前,就到外面去向人宣說,向人傳達不正確的知見,因為這可能會誤導眾人,而壞了佛陀所傳的正法,所以不正確乃至欲於胡亂宣講佛陀的正法,其所得到的因果業報必定是非常的慘烈。

佛說是法時,外道須深漏盡意解。
  
佛陀在說完了這個譬喻之後,須深已經滿足了滅一切苦的因緣,如是漏盡解脫,而得大自在。


結論:

在須深的故事裡面,我們可以明白的看到,如果在未完全了解法義之時,就隨便向人宣說佛法,而將眾人引導了錯的方向,毀壞了佛陀的正法,那麼其所受到的因果業報,將是十分的慘烈。

須深在未獲得法眼淨之前,一直有個錯誤的認知,是什麼樣錯誤的認知呢,就是他認為如果要達到了脫生死心善解脫的境界,必須要具備各種禪定的能力,但佛陀糾正了他的想法,須深也明白到,要成就了脫生死心善解脫的境界,各種禪定的能力並非是必要的,例如慧解脫的阿羅漢就不具備禪定的能力,但仍然達到了滿足滅一切苦的因緣,解脫而得大自在,因此滿足滅一切苦的因緣才是成就的條件,須深在了解到這個道理之後,立刻就獲得了法眼淨。

在經文中佛陀有提到先知法住,後知涅槃,成就法住智即是成就法眼淨,成就法眼淨的成就者,就代表著已經如實通達佛陀所說之法,已經有能力為人宣說佛法,而成就涅槃智即是已經圓滿滅一切苦的因緣,已經符合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的條件,解脫而得大自在,即是上面經文中所說的慧解脫阿羅漢,但不管是要圓滿法住智,還是要圓滿涅槃智,都必須具足其所對應的因緣功德,與具不具備禪定的能力,以及到底懂了多少佛法道理,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就算你完全不懂佛法的道理,只要圓滿了滅一切苦的因緣,一樣可以盡一切苦邊,所以千萬不要看輕那些完全不懂佛法的人,他們的修行修為不見得會比你差,就像是德國的辛德勒救了很多的猶太人,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夠比得上辛德勒的義行。

法住智以及涅槃智雖然存在著修行成就的次第,但須深尊者幾乎是同時達到了這兩種成就,也不過就是佛陀幾句話的時間,實在是非常的殊勝,非常的不可思議。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