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密碼》簡介

討論內容無限制,但嚴禁任何辱罵言詞及商業性廣告!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6-11-04, 23:59

freshman 寫:想了解一下,如果有比丘遇到了食物吃不完的情況,可不可以不吃或者倒掉呢?或者只是吃他喜歡吃的那部分,不喜歡的那部分放在碗的一邊,最後倒掉。

比丘戒裏面對於這種情況有沒有規定呢?如果犯戒是犯了哪條呢?
這個要分兩種情況來說。
一、在僧團裡的比丘,吃不完的食物可以分給其他比丘。若是沒有其他比丘,可以將食物放在地上給其他生物吃。

二、不是病比丘,又故意不吃特定食物,表示這位比丘有自己的「另一套規矩」,基於「不同戒不共住」的原則,這位比丘若是不改變,是會被請出僧團的。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6-11-05, 01:29

這個問題蠻重要的。請恕我再假設一個場景:

比丘在接受居士所送的禮物的時候,是不是可以選擇?比如說有居士送了兩件很好的毯子,他挑選一件自己最合適的,比較喜歡的自己用,另外一件送給其他比丘用。

我雖然不了解戒律,但是好像也聽說過這樣的例子並沒有犯戒。(如果是我理解錯了,請指出)。

如果上面的例子不犯戒,那麼為什麼在食物上有所挑食:自己愛吃的自己吃,不愛吃的給別人吃或者給其他生物吃就犯戒?

理由在哪裏?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6-11-05, 10:54

比丘使用的衣物坐墊被褥的規格跟多久可以換都有規定,只要符合規定都沒有問題。至於負責分配的比丘是否有私心,這種事只有當事人心裡知道,只要符合戒律規定,別人很難求證與批評。

但是吃飯只吃素的,這是明顯表現在外的行為。而這個行為又跟其他僧團成員不同,甚至這樣的行為會造成僧團形成不同的小團體。譬如只吃素食的比丘不願意跟什麼都吃的比丘一起托缽或共住,造成僧團分裂。

有些戒律跟解脫有直接相關,有些看起來似乎有沒有都沒差別。譬如不能口含飯糰說話之類,這些都是佛陀因為當時碰到的現實狀況而制定的戒律。重點其實是當一個人受了這個戒,卻堅持不守,這個要受戒又不守的「心態」才是最大的問題。

就像是吃素的心態一樣,比丘沒有因為生病而必須吃素的理由,卻堅持吃素,這背後的「心態」是什麼?一定有個理由。不管是什麼理由,我都可以肯定這個理由都不是趨向解脫的。而且更嚴重的的是會造成僧團分裂,進而影響居士的知見錯誤。對於比丘的飲食觀念,佛陀是這麼說的,節錄經文供參考。


雜阿含經(373)

...「云何比丘觀察摶食?譬如有夫婦二人,唯有一子,愛念將養,欲度曠野嶮道難處,糧食乏盡,飢餓困極,計無濟理,作是議言:『正有一子,極所愛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難,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計已,即殺其子,含悲垂淚,強食其肉,得度曠野。云何?比丘!彼人夫婦共食子肉,寧取其味,貪嗜美樂與不?」

答曰:「不也,世尊!」...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slake » 2016-11-05, 15:18

答覆讀者(2)
有幾位讀者對《素食密碼》的內容心生疑慮,分別去請教他們的尊師或專精於經律的專業人士之後,得到了共同的結論:「佛陀不反對吃素(不食魚、肉)」。因而提出質疑:「為什麼你所引述、翻譯、解說的經律內容都跟專業人士的說法不一樣?這實在讓人覺得很『悶』或『不爽』或『迷惑』。

答:現存的經律都只是「正法律的文字遺跡」而已,人們隨著自己的立場和心態(例如:認同素食與否)自然會有不同的論述,讓人徒生困擾,何足為奇?
說明:事實勝於雄辯,何不回到原點—提婆達多事件發生的現場去勘查一下?如果佛陀不反對吃素(不食魚、肉)的話,那麼當提婆達多向佛陀提出「不食魚、肉」的主張時,
1. 為什麼佛陀要直接而肯定地當面拒絕他:「我許三淨肉!」
2. 為什麼僧團裡的大長老比丘們要召開多次的「人事評議委員會(數作羯磨)」,勸誡提婆達多必須放棄這樣的主張?
3. 為什麼提婆達多不惜與僧團決裂,當眾要求大家各自抽取長短竹籤(捉籌)進行表決,因而帶著500比丘叛離僧團,前往象鼻山開創奉行素食主義(不食魚、肉)的新興教團?
4. 為什麼佛陀要因此事件制定「第一破僧戒」,禁止提倡、堅持會導致破壞僧團和諧的「不食魚、肉(素食)」?

結果,這幾位法友還是無法自行判斷,又去請教尊師或專家。接下來還是一樣,提出一連串的質疑和反對意見:
1. 佛陀回答提婆達多說:「想要常穿糞掃衣者就穿之,願意接受居士供養衣者就穿之。」可見佛陀並不反對「糞掃衣」,為什麼僧團長老也要集會加以勸阻?由此也可以看出,佛陀對於五項苦行的態度是容許自由選擇的。
答:「不是這樣的!請你的尊師或專家再看清楚些。」
說明:佛陀不反對糞掃衣,佛陀反對的是提婆達多所主張的「全體僧眾終此一生(盡形壽),都只能穿糞掃衣」。這是因為提婆達多不讓僧眾自由選擇,所以僧團長老才要規勸他放棄這個主張。也請令師或專家細看佛陀對每一項苦行的答覆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如下所附),尤其要注意的是對「不食魚、肉」的回答,除了「我許三淨肉!」之外,並未提到「若欲食魚、肉者,聽其食魚、肉;若不食魚、肉者,聽其不食魚、肉」,所以僧伽並沒有自由選擇「不食魚、肉」的權利。

附件:南傳律藏的記載
於是,提婆達多等一行人就前往拜見世尊。
提:「世尊以無數方便讚嘆少欲、知足、頭陀、淨信、除障、精進。這裡有五件事也具有這些美德,但願
(1) 諸比丘終生都住在森林中,住入村落者有罪。
(2) 終生乞食,受請食者有罪。
(3) 終生穿著糞掃衣,受居士衣者有罪。
(4) 終生當坐樹下,至屋內者有罪。
(5) 終生當不食魚.肉,食魚、肉者有罪。」
佛:「停止!提婆達多!
(1) 想要常住森林者就住在森林,願意住村落者就住在村落。
(2) 想要常行乞食者就乞食,願意接受請食者就受請食。
(3) 想要常穿糞掃衣者就穿之,願意接受居士供養衣者就穿之。
提婆達多!你注意聽:
(4) 我准許(雨期之外的)八個月,可以坐臥樹下。
我准許食用不見、不聞、不疑的三淨肉。」

2. 為什麼第一破僧戒裡明明提到五項苦行,你卻專挑「不食魚肉」這一項大作文章?
答:「因為本書的主題是《素食密碼》」
說明:歷史上,提婆達多堅持五項苦行的新興教派,大概只傳承到公元第六世紀而已。一路同步發展的就是由印度中期大乘信仰所主導,經由印度入侵斯里蘭卡(以《大乘入楞伽(蘭卡)經》為記)而以錫蘭「無畏山寺」為搖籃,向四方所傳播的的南北傳,奉行素食主義的新興教派(詳見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南傳信仰的差異一文,modules.php?name=Downloads&d_op=viewdownload&cid=1),一直欣欣向榮,流傳迄今。

3. 既然有五項苦行,那麼只是堅持「不食魚、肉」一項而已,就不算違背第一破僧戒?
答:「不是這樣的!請你的尊師或專家再看清楚些。」
說明:這就好比有人勸誡「不要殺生」時,舉例說:「不要用暴力、刀、杖、槍械、毒藥等奪取人命。」其中任何一個方法都能要人命,並非要同時使用這五種方法奪取人命,才算殺人。讓我們回到第一破僧戒的原典來看看(抱歉!FB所顯示的巴利語拼音並不正確,只能略作參考而已):
” Yo pana bhikkhu samaggassa savghassa bhedaya parakkameyya bhedanasajvattanikaj va(或) adhikaranaj samadaya paggayha tittheyya …
〔若有比丘致力於破壞和合的僧團,或提倡、堅持會導致破壞僧團和諧的事項(素食主義即是其中之一)…〕
戒規內容裡所用的這個字 ” adhikaranaj “ 就是「事件」或「事項」,根據巴利語的文法,這是屬於「單數,受格」,也就是說只要違犯任何一項苦行,都會導致破壞僧團的和諧。

雖然筆者已盡心盡力,誠懇而詳細地解析了經律和史實,不過俗話說「裝睡的人是永遠叫不醒的!」除非素食主義者願意卸下心防和偏見,以「依經依律,不依人」的態度,正直地面對世尊所說正法律的真相,否則,我想後續提出質疑和反對的聲浪還是不會停止的。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6-11-05, 17:52

有一件相關度比較高的事情,暫時記在這裏,後面再討論:

佛陀成道初期,要求弟子們穿糞掃衣。後來,有些家庭資財比較富有的信徒,看到佛陀及弟子們尋找糞掃衣,實在過意不去,便把貴價的衣服扔到垃圾堆裏,並派人看守,等待比丘們來拾取。不久,有一位叫耆婆童子的居士替國王治病,得到了一件貴價衣,便要供養佛陀,請求佛陀慈悲授受,又提出願聽比丘接受檀越供養的衣服,佛陀默然同意。

--------------------------------------

我想說的是,居士供養比丘的衣物,也都是有價值評判的。衣服,根據質料,做工的不同,一定會有好與壞的區別。居士在供養的時候,把最好的給佛陀,普通的給一般比丘。佛陀也沒有說什麼。

更進一步,比丘心裏也是有 價值評判的:居士供養的衣服就比糞掃衣要好。不是嗎?

所以,不挑選當然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在有條件的境況下,挑選了衣服(或者事物)不是大錯。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6-11-05, 18:12

Dogbert 寫:比丘使用的衣物坐墊被褥的規格跟多久可以換都有規定,只要符合規定都沒有問題。至於負責分配的比丘是否有私心,這種事只有當事人心裡知道,只要符合戒律規定,別人很難求證與批評。

但是吃飯只吃素的,這是明顯表現在外的行為。而這個行為又跟其他僧團成員不同,甚至這樣的行為會造成僧團形成不同的小團體。譬如只吃素食的比丘不願意跟什麼都吃的比丘一起托缽或共住,造成僧團分裂。
先說這段。

比丘在不能選擇居士施食的情況下,如果他選擇吃碗裏面的部分食物----如果是不吃辣的,只吃不辣的。

那麼就沒有那麼大的反對聲音了吧?為什麼專門吃素的不吃葷的,反對的聲音就更大呢?這會不會是另外的一種心結?


還有,你上面提到過幾次----同戒共住。我想了解一下,當時或者後來真的有一些戒律不同的僧團獨立存在過嗎?我能想到的是:比丘尼僧團和 比丘僧團獨立生活又和平共處,就是一例。

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四川人的僧團因為生活習慣一致,單獨放開某個小戒律?我記得好像是 阿勒律尊者在聽到 關於服裝或者鞋子的 戒律的時候,說過他那個地方的氣候不同,應該準許不同的戒律。不知道我的記憶是不是準確?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6-11-05, 23:46

我用你的質疑方式來舉個例子,譬如法律規定高速公路時速120公里是超速,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119.99不算超速,120就算超速?這兩者有什麼差別?

當你要避免駕駛人車速失控,總是要給人們一個標準,也就是在一個適合的點上劃一條明確的界線,只是這樣而已。119.99不會被罰,不代表150就不能被罰。

所以比丘怕吃辣,偶爾有太辣的食物就跳過不吃,不代表永遠不吃肉是恰當的,前面是灰色地帶,後面是越線了。

如果這種推論方式行得通的話,那戒律其實也無法實際運作。譬如殺害一般動物昆蟲是屬於比較小的罪,但是殺人是不共住的嚴重罪刑。我們不可能說殺動物是殺生,殺人也是殺生,所以殺人不應該被驅出僧團,而是跟殺害動物一樣,懺悔出罪即可。戒律總是會有個界線在,不能把小事無限上綱套用在嚴重的事情上。

我從律藏上看到的,其實也有僧團在佛陀不在的時候,自行制定戒律的情況,我不確定這算不算戒律,至少是僧團要遵守的規定。

那是有一次佛陀交代僧團,說要閉關一段時間,在閉關期間,僧團就規定,佛陀閉關期間,除了送飯的比丘外,不許任何人去打擾。

後來有一群遠道而來的比丘要見佛陀卻被僧團阻止,引起這些比丘不滿而吵起來了,佛陀也因此出關,事後只跟這些遠道而來的比丘說,你們要見我隨時都可以。但佛陀也沒有說僧團的決議不對,似乎也對僧團自己制定戒律的行為沒有意見。

不過你說的是氣候問題,天氣太冷,不穿鞋子可能會凍傷,但是不挑食卻不會影響比丘的身心(除非有心結),兩者還是無法類比。

另外,不同戒不共住的最經典案例就是提婆達多造成僧團分裂,不共住其實就等於不被承認是佛教的比丘了。比丘跟比丘尼其實是分開來生活的,比丘要去教導比丘尼都還要經過同意的。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6-11-06, 05:24

Dogbert 寫:我用你的質疑方式來舉個例子,譬如法律規定高速公路時速120公里是超速,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119.99不算超速,120就算超速?這兩者有什麼差別?

當你要避免駕駛人車速失控,總是要給人們一個標準,也就是在一個適合的點上劃一條明確的界線,只是這樣而已。119.99不會被罰,不代表150就不能被罰。

所以比丘怕吃辣,偶爾有太辣的食物就跳過不吃,不代表永遠不吃肉是恰當的,前面是灰色地帶,後面是越線了。
其實你沒有真正理解我文字後面的意思,有可能是我文字表達不到位。

借用你前面的例子可能可以說得更容易理解一些:
----------------------------------------------------------------
所以比丘怕吃辣,偶爾有太辣的食物就跳過不吃,不代表永遠不吃肉是恰當的,前面是灰色地帶,後面是越線了。
----------------------------------------------------------------

在這個例子當中,我其實是認為----不吃辣的食物,把辣的食物挑出來(註意不是暫時,也可以是長久)和不吃葷的食物把葷的食物跳出來,是一樣的越線了。----都是挑三撿四。

都不符合戒律的精神(還是借用你前面的話)。

最後我想表達的,是----這倆者個都不是重罪。

但是,slake前輩(可能還包括你們協會裏面的絕大多數人)好像只是對於 後者(不吃葷)斤斤計較,如對重罪。而對於前者(不吃辣的食物)卻不會這樣介懷。

如果是這樣,個人認為你們就陷入了另外一種 心結。看不清事物的本來性質。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6-11-06, 05:28

另外,關於同戒共住我還有很多知識需要補充。以後有機會再向你請教。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6-11-06, 16:23

freshman 寫:在這個例子當中,我其實是認為----不吃辣的食物,把辣的食物挑出來(註意不是暫時,也可以是長久)和不吃葷的食物把葷的食物跳出來,是一樣的越線了。----都是挑三撿四。

都不符合戒律的精神(還是借用你前面的話)。....
這個部分,我前面用殺生的例子說明過。不符合某一個精神的事情可能有很多種,而且嚴重性各不相同,就像是捏死一隻螞蟻跟殺人都不符合不殺生的精神,難道因為如此,殺人的處置方式就必須跟捏死螞蟻一樣嗎?在實務上來說是不可能的,不能把捏死螞蟻的處理方式無限上綱套用在殺人上。

而且大部分堅持吃素的人,其理由不出那幾樣,是個嚴重的心結,跟不敢吃辣這種純粹生理反應根本無法類比。而且真實世界要天天托缽都有辣到不敢吃的食物,我看難度也很高,戒律都是依據現實世界發生的問題來制定的,舉例最好也不要偏離現實太遠。

其實比丘戒要不要受都是自願的,認為這樣的戒律不合理,那就當個居士,怎麼吃都沒問題,自己喜歡就好,別把它當作證果的必要條件就行。

有的人看戒律會只注意到跟解脫有直接相關的部分,而忽略一個重要的戒律功能,就是維持僧團的和諧運作、維護僧人的形象。有些看似無關痛癢的小戒,常常都是影響僧團和諧及對外的形象好壞與否的因素。

就拿我前面舉的例子,比丘偶爾碰到辣的東西不敢吃而丟掉,會不會造成僧團出問題?難度很高。某些比丘只吃素食,結果漸漸的僧團形成另一個小團體,供養的居士也分成兩派,最後僧團走向分裂一途,有沒有可能呢?非常可能。更何況,吃素本來就無助於解脫,佛陀怎麼可能會讓這樣的行為存在於僧團呢?

有人把吃素當修行,指出這個錯誤談不上什麼心結,若是指出某個錯誤就是有心結,那有人把念咒當修行,那我指出這個錯誤是不是又多了一個心結?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