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23經佛光版)(29經雜阿含經論會編 印順)

本專區以《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經文內容的比較研究為主
回覆文章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雜阿含(23經佛光版)(29經雜阿含經論會編 印順)

文章 wuu12345 » 2010-06-26, 16:51

:D 雜阿含(23經佛光版)(29經雜阿含經論會編 印順)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羅睺羅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佛告羅睺羅:「善哉!善哉!能問如來:『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耶? 」
羅睺羅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羅睺羅:「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羅睺羅!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
「如是,羅睺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知、如是見者,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者,比丘是名斷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其中,當觀.....的內容,相應部如下:「凡是任何色,是過去、未來、現在、內或外、粗或細、劣或勝的,凡是遠或近的一切色,都應該以『此不是我的,它不是我,它不是我的(主體)我。』如此,如實地以正慧觀察。「凡是任何受、凡是任何想、凡是任何行、凡是任何識,是過去、未來、現在、內或外、粗或細、劣或勝的,凡是遠或近的一切(受、想、行)識,都應該以『此不是我的,它不是我,它不是我的(主體)我。』如此,如實地以正慧觀察。

受、想、行、識,有─內或外、粗或細、劣或勝的,遠或近的?請問「當觀的內容」要作如何翻譯?不好懂耶!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 雜阿含(23經佛光版)(29經雜阿含經論會編 印順)

文章 wuu12345 » 2010-06-28, 08:10

:D 請教諸位前輩及眾多佛學飽學之士:"受、想、行、識"有「內或外、粗或細、劣或勝的、遠或近的」之分嗎?懇請熟知者賜教!不勝感激!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0-07-05, 20:56

“换言之,观内身(受、心、法)是正观在身的运作中产生了‘我’的概念;
观外身是正观在身的活动中赋予了对世事的认知与理解;观内外身则是正观内身(我)和
外身(世间)互动所产生的一切情境,这样的正观让圣弟子如实体悟一切法无非仅是身、
受、心、法的集起与散灭,无有真实。一旦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如此精勤方便地正
智正念,便不会忘情地投入情境之中而随他境界或取于外相,自然也就能调伏世间贪忧。” 節選自法遵比丘尼《滅苦之道》道品篇 解決了關鍵的“內、外”疑惑,其餘的“好、丑、遠、近、粗 、細”等等就相對好理解些了:都是對受、想、行、識的直接描述,比如感受的好壞、印象的久遠與貼近、辨識的粗獷與精細等。 以上是在學的一點思考,請法友們指點。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