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105)

本專區以《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經文內容的比較研究為主
回覆文章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雜阿含經(105)

文章 Dogbert » 2004-11-21, 22:50

雜阿含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卷5) (10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有外道出家名仙尼,來詣佛所,恭敬問訊,於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時,若沙門、若婆羅門、若遮羅迦、若出家,集於希有講堂,如是義稱。富蘭那迦葉為大眾主,五百弟子前後圍遶,其中有極聰慧者、有鈍根者,及其命終,悉不記說其所往生處。

復有末迦梨瞿舍利子為大眾主,五百弟子前後圍遶,其諸弟子有聰慧者、有鈍根者,及其命終,悉不記說所往生處。

如是先闍那毘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拘陀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與五百弟子前後圍遶,亦如前者。

沙門瞿曇爾時亦在彼論中言,沙門瞿曇為大眾主,其諸弟子,有命終者,即記說言,某生彼處、某生此處。我先生疑,云何沙門瞿曇,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則生疑。仙尼當知,有三種師。何等為三?
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而無能知命終後事,是名第一師出於世間。
復次,仙尼。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見是我,如所知說。復次,先尼。有一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亦復不見命終之後真實是我。

仙尼,其第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名曰斷見。
彼第二師見今世後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則是常見。
彼第三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不見我,是則如來、應、等正覺說,現法愛斷、離欲、滅盡、涅槃。」


仙尼白佛言:「世尊,我聞世尊所說,遂更增疑。」

佛告仙尼:「正應增疑,所以者何。此甚深處,難見、難知,應須甚深照微妙至到,聰慧所了,凡眾生類,未能辯知,所以者何,眾生長夜異見、異忍、異求、異欲故。」

仙尼白佛言:「世尊,我於世尊所,心得淨信,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即於此座,慧眼清淨。」


佛告仙尼:「今當為汝隨所樂說。」
佛告仙尼:「色是常耶?為無常耶?」
答言:「無常。」

世尊復問:「仙尼,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世尊復問仙尼:「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復問:「云何,仙尼,色是如來耶?」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是如來耶?」
答言:「不也,世尊。」

復問:「仙尼,異色有如來耶?異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世尊。」

復問:「仙尼,色中有如來耶?受、想、行、識中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世尊。」

復問:「仙尼,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想、行、識耶?」
答言:「不也,世尊。」

復問:「仙尼,非色,非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仙尼:「我諸弟子聞我所說,不悉解義而起慢無間等,非無間等故,慢則不斷。慢不斷故,捨此陰已,與陰相續生。

是故,仙尼。我則記說,是諸弟子身壞命終,生彼彼處。所以者何,以彼有餘慢故。

仙尼,我諸弟子於我所說,能解義者,彼於諸慢得無間等,得無間等故,諸慢則斷。諸慢斷故,身壞命終,更不相續。

仙尼,如是弟子我不說彼捨此陰已,生彼彼處。所以者何,無因緣可記說故。欲令我記說者,當記說,彼斷諸愛欲,永離有結,正意解脫,究竟苦邊。我從昔來及今現在常說慢過、慢集、慢生、慢起。若於慢無間等觀,眾苦不生。」

佛說此法時,仙尼出家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仙尼出家見法.得法,斷諸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從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得於正法中出家修梵行不?」

佛告仙尼:「汝於正法得出家、受具足戒、得比丘分。」

爾時,仙尼得出家已,獨一靜處修不放逸,住如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修行梵行。見法自知得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得阿羅漢。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仙尼的故事

文章 Mahanama » 2006-11-09, 21:45

我是這麼聽說的: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這一天,有一位名叫仙尼的外道出家人來佛陀的住處參訪;他恭敬地向佛陀行禮問訊後,退坐在一旁,問道:「世尊,前一陣子我曾在一個著名的講堂見到許多沙門、婆羅門集會共論,其中包括了富蘭那迦葉、末迦梨瞿舍利子、先闍那毗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拘陀迦栴延、尼犍陀若提子這幾位享有盛名的宗教師與他們的徒眾。無論弟子資質的優劣與所學的高下,這幾位宗教師都未曾記說身壞命終的弟子往生何方。據我所知,您往往記說身壞命終的弟子的往生之處,而這令我感到疑惑。請問您為何知道死亡與再生之事?」

佛陀告訴仙尼說:「仙尼,你因為內心有迷惑,自然就生出懷疑。仙尼,這世上有三類宗教師。哪三類呢?第一類宗教師主張有情眾生沒有不朽的自我(靈魂),死後就一無所有。第二類宗教師主張有情眾生無論生前死後,都有不朽的自我(靈魂)。第三類宗教師澈見實相,而了知於究竟法上但有諸法的緣生緣滅,而實無有情眾生之存歿。仙尼,第一類宗教師所主張的有情眾生無常,是謂『斷見』;第二類宗教師所主張的有情眾生有常,是謂『常見』。至於在究竟法上實無有情眾生之存歿的說法,則是出於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知見,由此斷除愛染,捨離貪欲,止息生滅,涅槃寂靜。」仙尼說:「世尊,聽您這麼說,我更感到疑惑了。」佛陀告訴仙尼說:「你的疑惑是正常的反應,因為對於長夜受邪見蒙蔽的眾生而言,這樣的知見甚深難解。」

仙尼向佛陀懇求說:「世尊,我對您有堅定的信仰,請您為我說法,令我開悟。」於是,佛陀開示說:「仙尼,我現在問你幾個問題,你依著自己的見解來回答。吾人的色身(色)是常還是無常?」仙尼回答道:「世尊,色身(色)是無常的。」佛陀又問道:「它的本質是苦還是樂呢?」仙尼回答道:「它的本質是苦,世尊。」佛陀問道:「那麼,吾人的各種感受(受)、各種認知暨分辨作用(想)、各種出於意志的活動(行)、各種知覺(識)是常還是無常呢?」仙尼回答道:「它們也是無常的。」佛陀又問道:「它們的本質是苦還是樂呢?」仙尼回答道:「它們的本質是苦,世尊。」佛陀又問道:「仙尼,【色】、【受】、【想】、【行】、【識】(五蘊)遷流不定,本質是苦,多聞聖弟子會不會認為五蘊為【我】所擁有、五蘊是【我】、五蘊在【我】之中、【我】在五蘊之中?」仙尼回答道:「不會的,世尊。」

佛陀接著問道:「仙尼,【色】是有情眾生嗎?」仙尼回答道:「不是。」佛陀又問道:「那麼【受】、【想】、【行】、【識】是有情眾生嗎?」仙尼回答道:「它們也不是。」佛陀問道:「仙尼,有情眾生是存在於【色】之中嗎?」仙尼回答道:「不是。」佛陀又問道:「那麼,有情眾生是存在於【受】、【想】、【行】、【識】之中嗎?」仙尼回答道:「不是。」佛陀接著問道:「仙尼,在【色】之外,別有所謂的有情眾生存在嗎?」仙尼回答道:「沒有。」佛陀又問道:「那麼,離開了【受】、【想】、【行】、【識】,別有所謂的有情眾生存在嗎?」仙尼回答道:「沒有。」佛陀接著問道:「仙尼,【色】、【受】、【想】、【行】、【識】(五蘊)合起來就是有情眾生嗎?」仙尼回答道:「不是。」佛陀又問道:「那麼,【色】、【受】、【想】、【行】、【識】(五蘊)之外有有情眾生嗎?」仙尼回答道:「沒有。」

佛陀接著說道:「我的一部分弟子雖然明白這個法義,卻還未能如實澈見之,也因此就仍有結使(煩惱)未能斷除淨盡。由於餘習未盡,異陰相續的生滅現象就不得止息。仙尼,對於這樣的弟子,我才會記說他們身壞命終後的往生之處。另有一部分弟子不但明白這個法義,而且以內明的智慧如實澈見之,由此斷除一切結使(煩惱),止息了異陰相續的生滅現象。仙尼,對於這樣的弟子,我就不會記說他們身壞命終後的往生之處,因為受生的條件已不復存在,沒有記說的因緣。如果一定要有所記說,就說他們斷除了一切的愛欲,永遠熄滅了煩惱,心意得到了解脫,已到了苦海的盡頭。我從初轉法輪迄今,常宣說五蘊無常、苦、非【我】的道理。若能如實澈見之,眾苦都將滅盡。」

佛陀作了這番開示,外道出家人仙尼當下捨離了各種世俗的邪見,明白了真理。這時,仙尼已知法見法,不再疑惑迷惘,也不再乞求他力的救度,於正法律中無畏無懼。他起身頂禮佛陀,說:「世尊!我可否在正法律中出家修梵行?」佛陀告訴仙尼說:「我接受你出家、受具足戒,成為一位比丘。」

於是,仙尼在佛陀座下出家,受具足戒。尊者仙尼出家後,獨居靜處,捨離放逸,精勤於禪思,不久即自知自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不受後有】。就這樣,仙尼成為一位阿羅漢。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6-11-10, 01:55

摩友,白話語譯是依據雜阿含?或相應部?
有以下幾處疑問,請參考。

對照(1)
原文: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而無能知命終後事,是名第一師出於世間。
語譯:第一類宗教師主張有情眾生沒有不朽的自我(靈魂),死後就一無所有。

原文:其第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名曰斷見。
語譯:第一類宗教師所主張的有情眾生無常,是謂『斷見』;

對照(2)
原文: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見是我,如所知說。
語譯:第二類宗教師主張有情眾生無論生前死後,都有不朽的自我(靈魂)。

原文:彼第二師見今世後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則是常見。
語譯:第二類宗教師所主張的有情眾生有常,是謂『常見』。

對照(3)
原文:有一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亦復不見命終之後真實是我。
語譯:第三類宗教師澈見實相,而了知於究竟法上但有諸法的緣生緣滅,而實無有情眾生之存歿。

原文:彼第三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不見我,是則如來、應、等正覺說,現法愛斷、離欲、滅盡、涅槃。
語譯:至於在究竟法上實無有情眾生之存歿的說法,則是出於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的知見,由此斷除愛染,捨離貪欲,止息生滅,涅槃寂靜。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雜阿含經(105)

文章 seasky » 2006-12-05, 07:00

Dogbert 寫:雜阿含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卷5) (105)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則生疑。仙尼當知,有三種師。何等為三?
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而無能知命終後事,是名第一師出於世間。
復次,仙尼。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見是我,如所知說。復次,先尼。有一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亦復不見命終之後真實是我。

仙尼,其第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名曰斷見。
彼第二師見今世後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則是常見。
彼第三師不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亦不見我,是則如來、應、等正覺說,現法愛斷、離欲、滅盡、涅槃。」
仙尼本非在佛陀座下出家的比丘,他是在其他修行團體中修道的出家人。在參加某次的修行者大集會時,仙尼與聞了一項大家熱烈討論的議題:哪個沙門團的導師能記說自己弟子命終後的趣向?討論結果只有沙門瞿曇有這項能力。仙尼感到很疑惑,沙門瞿曇為什麼會有這種別人所沒有的能力呢?於是他直接來請教佛陀。

佛陀對仙尼外道的答覆相當仔細,首先佛陀將世間的思想家作了三類歸納:有一類哲人只承認現生的自我意識為真實,他們將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全都集中在這一生,否認有來世或死後存有任何形態的生命及主持生命輪迴的不滅靈魂。依這種觀念見解看待生命,自然不會考慮到命終之後的情形,當然也不會記說自己的弟子修行的成果如何、來生得到什麼果報。只管今生不看來世,這種人著實不少。

第二類哲人也是普遍而廣泛的,可能是大部份人的見解,他們肯定現生的真實自我,同時也認為這個自我將在死後以另一個生命形態,繼續存在下去。

第三類則不見現在生有真實自我、也不見來生有我。

佛陀告訴仙尼:第一種哲學家所抱持的是一種斷見,照當時的說法就是命即是身,他們認為生命就是自我,人死之後自我也隨即滅亡,什麼都不剩下來,自我在死亡之後便散滅、不存在了。第二種哲學家則持守常見,也就是所謂的命異身異,他們以為生命和自我是分開的,由色身所維持的生命就像衣服、房屋,壞了就換掉,而自我則是永恆的主人,無論生命蛻變過多少次,真我總是恆常存在下去。

一般而言,人類對生命的想像不出這兩種狀況,自我在死亡之後要嘛什麼都沒了,要不就是換個身體繼續存在,人們再也想不出第三種情形了。但佛陀卻告訴仙尼還有抱持第三種說法的第三師,第三種師否認有我卻又承認有現生、來世的輪迴。難怪仙尼要說:我聞世尊所說!遂更增疑。

無論斷見或常見,都與輪迴的實際情形相左,縱使有些瑜伽外道的修行者也能達到深入的定境,並在定中發現輪迴的事實,但他們無法以錯誤的成見觀測到生命輪迴的確實軌跡。就好像天圓地方的錯誤臆斷不能正確解說天體運行,外道的導師也因此無法記說弟子死後往生趣向。

唯有第三種師能突破想像的極限,從常見與斷見的迷惘中破繭而出,發現生命的真相:「在今生來世的生命流轉中,沒有真實自我居間主持」,並能依這緣起無我的真實法則明確追蹤生命的趣向。這才是如來、應、等正覺所宣說的真理。當對真理有正確的理解後,將不會再對生命、對自我有任何錯誤的期待,是以現生就能夠對生命現象愛斷、離欲、滅盡、涅槃。

頭像
BBCALL
文章: 28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BBCALL » 2006-12-06, 21:39

本經類同

1.)SN. 44. 9. Kutūhalasālā

2.)SA.957

3.)別譯雜阿含190經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