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cecila 寫:【雜】322 經:比較想探索瞭解的是「不可見有對」與「不可見無對」到底「相應部」怎麼說?總覺得中譯雜阿含譯得有點不甚了了,以致整句的意義顯得難以理解?
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眼是內入處。世尊略說。不廣分別。云何眼是內入處?”
佛告彼比丘:“眼是內入處。四大所造淨色。不可見有對。耳、鼻、舌、身內入處亦如是說。”
譯:佛陀對那個比丘說:“眼是內入處,是四大所造的淨色,不是眼入可見的,與色外入處有物理的相對作用。耳、鼻、舌、身內入處也是這樣的,乃至與觸外入處有物理的相對作用。”
解:“淨色”,即現在所說的“神經”。
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意是內入處。不廣分別。云何意是內入處?”
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譯:佛陀對比丘說:“意內入處,像心、意、識一樣,不是色(不是四大及四大所造),不是眼入可見的,與法外入處沒有物理的相對作用。這就叫作意內入處。”
復問:“如世尊說。色外入處。世尊略說。不廣分別。云何。世尊。色外入處?”
佛告比丘:“色外入處。若 色 四大造。可見有對。是名色是外入處。”
譯:佛陀對比丘說:“色外入處,像
身體形色 一樣,是四大所造,是眼入可見的,與眼內入處有物理的相對作用。這就叫作色外入處。”
復白佛言:“世尊說聲是外入處。不廣分別。云何聲是外入處?”
佛告比丘:“(聲是外入處。)若 聲 四大造。不可見有對。如聲(外入處)。香、味(外入處)亦如是。”
譯:佛陀對比丘說:“(聲是外入處,)象
說話發出聲音 一樣,是四大所造(作),不是眼入可見的,與耳內入處有物理的相對作用。象聲外入處一樣,香、味外入處也是這樣的,乃至與舌內入處有物理的相對作用。”
復問:“世尊說觸外入處。不廣分別。云何觸外入處?”
佛告比丘:“觸外入處者。謂四大及四大造色。不可見有對。是名觸外入處。”
譯:佛陀對比丘說:“觸外入處,是(外界的)四大及四大所造色,作為觸入,不是眼入可見的,與身內入處有物理的相對作用。這就叫作觸外入處。”
復問:“世尊說法外入處。不廣分別。(云何法外入處?)”
佛告比丘:“法外入處者。十一入所不攝。不可見無對。是名法外入處。”
譯:佛陀對比丘說:“法外入處,全部十一入(眼、耳、鼻、舌、身、意入,色、聲、香、味、觸入)也不能概攝它,(因為眼、耳、鼻、舌、身、意界,色、聲、香、味、觸界,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界,這些都概攝於法界),作為法入,它是抽像的,不是眼入可見的,與意內入處沒有物理的相對作用。這就叫作法外入處。”
解:“有對”,有物理的相對作用,有相對的位置、方向。“無對”,沒有物理的相對作用,非“物理的相對作用”,沒有相對的位置、方向。
附記:《雜》322 經,我也曾讀得糊里糊塗。這兩月,我在河南陳家溝學太極拳,相對遠俗離累;上星期日上網看了希拉的這個主題,忽有所解,以筆記之;現在把對 322 經的譯解貼上,與法友們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