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134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peacecila
2021-06-24, 22:5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闻慧和思慧成为观障,如何面对和解决
回覆: 4
觀看: 11686

Re: 闻慧和思慧成为观障,如何面对和解决

无痴 寫:
2021-06-23, 10:21
比如禅修的时候,内心总是有个声音或者念头跳出来,说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是不对的

理论上讲,应该觉知这样的念头,而不是掉进这样的念头,但是很难,总是跳出来,无论是坐禅、行禅还是生活里

请教各位是否有什么处理方法
這是定力不足,心得不到安歇之處。很常見的問題。
peacecila
2021-06-04, 23:12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回覆: 147
觀看: 168185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簡單的説,吃不吃素跟修行沒關係,但節制食衣住的欲求,鬆開貪瞋癡的捆縛,導向涅槃(苦的止息),這才是經典反覆教導的重點。
peacecila
2021-06-04, 22:54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回覆: 147
觀看: 168185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頭陀苦行 並非是古印度傳統中的“苦行”,這裏的文字翻譯有問題,很容易讓人心生誤會,應該說大迦葉尊者過著一種比佛教僧戒更嚴謹的修行生活方式,十三頭陀法都跟僧人僧戒所規範的食、衣、住有關,譬如,(一)糞掃衣--穿著廢棄布所作成之襤褸衣,若貪新好之衣,則多損道行的追求。 (二)三衣--佛教出家眾的衣著,除了三衣(五衣、七衣、九衣)(相當於常人之內衣、外套及禮服)之外,無多餘之衣。 (三)常乞食--風雨無阻,每日乞食成為習慣,於所得之食不生好惡念頭想。 (四)次第乞食--不擇貧富而順序沿門脫缽。 (五)一座食--每日只在日中一食,以免數食防礙修行。 (六)一缽食--有「節量食」的意思,指不過食,即缽...
peacecila
2020-12-19, 20:24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請問執行過午不食與執行日中一食的問題
回覆: 2
觀看: 9827

Re: 請問執行過午不食與執行日中一食的問題

佛教不強調斷食,但比較注重對待飲食的態度(請網路搜尋“四食”)。佛陀在未證道前,曾因為斷食差點死亡,他瞭解斷食無法令他斷除煩惱,所以他很堅決地放棄了斷食。

佛法在事物的抉擇上,都跟斷除煩惱有關係。
peacecila
2020-12-19, 20:16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請問執行過午不食與執行日中一食的問題
回覆: 2
觀看: 9827

Re: 請問執行過午不食與執行日中一食的問題

主要是一種齋戒的精神,以少為足,不餓就好,不必吃到飽,飲食是為了治療餓病不是為了生活享受,跟吃肉吃素也無關。齋戒不講究營養問題,但如果你是在家人,有條件又有營養知識,你有需要你可以選擇吃得營養一些,沒關係。
peacecila
2020-11-16, 22:21
版面: 留言板
主題: 家中問題
回覆: 2
觀看: 7179

Re: 家中問題

精神病患不能出家:
這條規定的制戒緣起,就是因為印度當時有些精神病患發現到佛教出家可以獲得免費的醫療與照顧,但只要治好病就會立刻還俗。所以出家時,按照規定,戒師一定要問這個問題。

但有時候還是會遇到不知道自己是病人的出家眾,那也只能等出事後,才能趕他們還俗回家。

希望,你能自己看得懂我在説什麼:
1、病人需要獲得專業的治療與照顧。
2、他可能不適合跟你們待在一起。
3、連出家眾都無法接受精神病患。這表示精神病不是靠唸經就能解決的問題。
4、精神病是有可能治好的,但要給他們專業的醫療照顧。
peacecila
2020-11-07, 22:38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雜阿含911經說明受畜金銀珍寶不可能是小小戒?
回覆: 5
觀看: 5542

Re: 雜阿含911經說明受畜金銀珍寶不可能是小小戒?

因不通戒律歷史發展與制戒精神研究,“小小戒可捨”這種論點,在北傳佛教變成一種假議題,沒改的就不會改,想改的那些對解脫道沒意向的新興僞佛宗教早改得面目全非,不然,就是陽奉陰違,徒留戒條表面工夫。

相關戒條還會在原始經典強調其遵守精神之必要性者,那更不可能是小小戒,這種戒條更是連討論小小戒都沒什麼必要。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後人乾脆假造經文配合假造的戒條,到處宣揚者也大有人在。所以説,人性欲貪很難有什麼改變。
peacecila
2020-11-07, 21:43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雜阿含911經說明受畜金銀珍寶不可能是小小戒?
回覆: 5
觀看: 5542

Re: 雜阿含911經說明受畜金銀珍寶不可能是小小戒?

依據“同戒共住,不同戒不共住”的原則,個人始終不認為有僧團分裂這樣的問題存在,因為心向解脫的正直僧人自然會相聚,就如淨居天的三果聖人一樣,在天界自成聚落,他們自然會找到彼此。 研究僧團僧戒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事情,因為僧戒隱藏佛陀的解脫智慧,從僧戒的精神可以瞭解佛陀如何運用解脫智慧處理生活中所面臨的人性欲貪。 目前各部派佛法僧團所流傳的戒本戒條差異不大,可見目前流傳已久的僧人團體生活公約都不是所謂的小小戒。比對部派佛教現今所流傳的戒本與戒條差異性,便可理解部派長老僧團所認定的“小小戒”,那不同的、有所差異,幾乎不難猜測就是已捨的小小戒。 佛陀制戒處理的是人性欲貪問題,這些人性欲貪問題很難因時空環境...
peacecila
2020-11-07, 17:41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雜阿含911經說明受畜金銀珍寶不可能是小小戒?
回覆: 5
觀看: 5542

Re: 雜阿含911經說明受畜金銀珍寶不可能是小小戒?

“小小戒可捨”,是因為僧戒是團體共住的生活公約,早期交付佛陀決議,但當佛陀這麼指示的時候,就是回歸僧團可自行決議的意思。現在僧戒各部條文、細節不一,有些資料也指出第一次僧團決議不更動僧戒規範,但當時有些地區部派長老就回覆說因地區性的關係,有些戒條不會遵守他們的決議。所以,從戒條、傳說、制戒歷史來看,僧團自決團體公約是已知也已發生的事實,只是後來,團體公約(僧戒)上升到神聖化的地步,變成至今眾口皆説僧戒神聖不可改,但有些僧團私下行止不一的實況。 審視僧戒對修行的意義,應該回歸解脫道,是否對解脫道有益,那麼“小小戒可捨”也就不再是值得爭議的問題了。難道,今天僧團決議説,今後僧人皆可以胡作非為,那些...
peacecila
2020-08-25, 06:10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回覆: 251
觀看: 251595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Dogbert 寫:
2020-08-24, 23:05
至於無我要用非我取代,我是沒有特別的意見,因為經典許多地方都是用無我,就用無我也不會有問題,重點在知道意義。
雜阿含104經與雜阿含262經可以交互參考。在當時的佛弟子對於經義的理解可能就有問題了。如果想法是闡陀與焰摩迦比丘那類的就當作誤解,如果想法如舍利弗與阿難尊者就當作正解。----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