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79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anatta
2004-12-27, 16:26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一乘道二次第
回覆: 11
觀看: 17107

欲知山中路!需問打柴人!還是自己走走一趟!

欲知山中路!需問打柴人!

雖然打柴人比手畫腳口沫紅橫飛說得再清楚終須自己走一趟!

實相般若須要修所成慧來完成!

你說對是對?
anatta
2004-12-05, 18:35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常見的瓶頸
回覆: 12
觀看: 17700

修行的警惕

讚嘆BBCALL大德的修行的警惕

佛為說四聖諦法!五比丘得法眼淨!
又為說緣起法!五比丘得慧解脫!

蘊界入根諦緣起稱六組慧地!
蘊界入根為四諦緣起的基礎!
先勤修六組慧地!依十六階智而實修實證!解脫煩惱!
anatta
2004-11-26, 23:3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anatta
回覆: 11
觀看: 14299

讚嘆Avuso的解釋 我才是野人也獻曝一番 難以抗拒巴利文之誘 -a- 巴利文有四十一個字母 三十三個子音與八個母音 八個母音如下: a、e、i、o、u之外與上面加一點a、i、u -b- 巴利文的字分為 -1-字根 -2-單數與多數 -3-性別有三:陽性、中性、陰性。 -4-對格變化:主格、直接受格(m上面加一點) -c- 名詞 nara(人的字根-a上沒加一點)=(英文man) nano(結尾o表示單數)=(英文 a man) nana上面加一點(結尾a上面加一點表示多數)=(英文 men or the men) naram上面加一點(結尾m上面加一點表示單數直接受格)=(英文 a man)...
anatta
2004-11-21, 00:21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anatta
回覆: 11
觀看: 14299

ta(m)受格

ta=who,he
ta(m)受格
The pronouns "ya" and "ta" are freguently used together.
They are treaded as Correlatives.相互關係關連詞
anatta
2004-11-21, 00:0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anatta
回覆: 11
觀看: 14299

+m為受格意

Ya(m)=who,which,that,whatever=relative pronouns(關係代名詞) ta(d)=ta(m)= that, this=此=Demonstrative Pron. 字尾m是直接受格(noun名詞時)或直接受格的(adjestive形容詞時) anicca(m)+m為受格意 rupa(m)色m為受格意 dukkha(m)苦+m為受格意 p.s. 我不是巴利文專家!請另請教專家為妥! 詳 巴利文教學 http://ccbs.ntu.edu.tw/DBLM/pg2-chi/pg2_teach_2.htm Pali Glossary http://ccbs.ntu...
anatta
2004-11-20, 09:03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anatta
回覆: 11
觀看: 14299

anatta

佛陀告知其出家眾:
Rupam bhikkhave aniccam, 義為比丘們呀!物質是無常的。
Yad anicam tam dukkham, 義為無常的物質是痛苦的根源。
Yam dukkham tad anatta. 義為這無常的物質沒有本性(自性),
不能被我們控制。
依照這教法,現象的發生有下列三種性質:
-1- Anicca 義為無常。
-2- Dukkha 義為若。
-3- anatta 義為沒有本性或無我。
anatta
2004-10-19, 09:27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宋澤萊的原始佛教教義
回覆: 17
觀看: 23220

台灣佛教的未來之路

《台灣佛教的未來之路》──訪宋澤萊老師
1989.6.29 張慈田(明法法師) 採訪
全文詳
http://www.tt034.org.tw/newrain/MAGAZINE/magaz26.htm
《訪宋澤萊老師》 卅採訪 張慈田(明法法師)
《善知識參訪記》圓明出版社出版—生活禪話第15冊1995年版[/size]
anatta
2004-10-18, 20:37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四念處的實際運作--看的那一刻
回覆: 23
觀看: 25162

聽的那一刻

聽的那一刻 現在我將解釋有關聲音、聽覺器官和耳識。每當聲音和聽音器官接觸時,耳識就產生作用,這就是稱為聽的那一刻。 當耳識產生時,一般人說:「我聽到。」這是世俗的說法,但是依照真理,這是錯誤的說法。 如果說是「我聽到」,當我們把耳朵封閉起來時,卻不能聽到,所以不能說「我聽到」。有時候我們常說:「我親耳聽到。」如果說是耳朵聽到,那為什麼當你睡眠時,又不能聽到聲音呢?所以不能夠說是耳朵聽到。 聽覺是來自耳識,並不是來自我或耳朵。聲音和聽覺器官是無意識的物質,他們不能起分別作用。 聽覺是耳識的作用,它能分別出聲音來。耳識為精神,聲音和警覺器官(耳朵)為物質(理),所以在聽的那一刻只有精神和物質。 ...
anatta
2004-10-18, 15:36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經行的問題
回覆: 12
觀看: 21443

以八到十步為即可

以八到十步為即可(約6-8米)

回頭時分二到三次!防止扭傷!

來回5-30 分正念經行!或思維法義亦可!
anatta
2004-10-18, 15:29
版面: 原始佛法討論區
主題: 請問
回覆: 4
觀看: 9338

原始佛教有40種業處

原始佛教有40種業處! 業處是安住點也是修行的所緣境! 業處分共同科目如四護衛禪! 四十業處,即是:十遍、十不淨、十隨念、四梵住、四無色、一想、一差別。 此中的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為十遍。 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研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為十不淨。 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死隨念、身隨念、入出息隨念、寂靜隨念為十隨念。 慈、悲、喜、捨為四梵住。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標標想處為四無色。 食厭想為一想。 四界差別為一差 當知這是依名稱的解釋而抉擇業處。